把典故或前人文句缩减为一个词语用在诗句里,或取其意其境,或取其人其物,或取原句一两个关键性的字眼,这也应该看成是一种用典。
如“桃”不直接说桃,而用红雨,刘郎代替,例句有李贺《将进酒》诗:“况是青春日将暮,桃花乱落如红雨。” 宋 晁端礼 《宴桃源》词:“洞户悄无人,空锁一庭红雨。” 清 黄景仁《正月见桃花盛开且落矣》诗:“纷飞红雨欲漫天,不信东风此地偏。” 毛泽东 《送瘟神》诗之二:“红雨随心翻作浪,青山着意化为桥。” 唐刘禹锡《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》诗:“ 玄都观 里桃千树,尽是刘郎去后栽。”所以刘郎也为桃花之代称。
“柳”不直接说柳,而用章台,灞岸代替。例句有:韩翃“ 章台柳,章台柳!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,也应攀折他人手。”唐杨巨源诗句:“杨柳含烟灞岸春,年年攀折为行人。”等等。
我讲完课后,要求孩子们写一首诗或一阕词,但诗词中必须用典。下课后不久,就有孩子将作品交上来了。
金玲一阕《捣练子》是这样写的:
夜幕临,星点点。风抚湖水乱冰弦,岸边章台倩影翩,思乡念乡梦更甜。
金玲此词中用了两个典故,一个是冰弦,指月亮,一个是章台,指杨柳,当然也喻指美丽窈窕的女子,或烟花柳巷之女子。两者皆有思念,不舍之指意。与尾句思乡念乡合。
看来孩子们还真能活学活用。
兰溪市芝堰小学 汪敏红写于 2010年 12月30日
博客链接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3ea085640100nv5c.html
版权作品,未经《中文诗歌网》书面授权,严禁转载,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。